口是心扉 - 口是心非半吨兄弟完整版
本文目录一览:
口是心非什么意思
口是心非,意思是嘴里说得很好,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。指心口不一致。
【出自】《抱朴子·微旨》:“口是心非,背向异辞。”
心口不一,转身就又换了一套说辞
【示例】:俺哥哥原来是口是心非,不是好人了也。
【语法】:联合式;作定语、宾语;含贬义
【近义词】言不由衷、口不应心、阳奉阴违、口蜜腹剑、心口不一、言行相诡、叶公好龙、两面三刀、笑里藏刀
【反义词】心口合一、表里如一、言为心声、馨香祷祝、直抒己见、心口如一、赤胆忠心、言行一致
扩展资料
口是心非近义词:
口不应心
【解释】:应:符合。心口不一致。
【出自】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八:“官人,你昨夜恁般说了,却又口不应心,做下那事!”
【示例】他这个人很不实在,经常口不应心。
【语法】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
口是心非反义词
表里如一
【解释】:表:外表;里:内心。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。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。
【出自】: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附会》:“首尾周密,表里一体。”
开头和结尾周密严谨,表面和内在完全一致
【示例】:我言行一致,表里如一。
【语法】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言行与思想一致
参考资料来源:/baike.baidu.com/item/%E5%8F%A3%E6%98%AF%E5%BF%83%E9%9D%9E/4915"target="_blank"title="百度百科-口是心非">百度百科-口是心非
参考资料来源:/baike.baidu.com/item/%E5%8F%A3%E4%B8%8D%E5%BA%94%E5%BF%83/4648756?fr=aladdin"target="_blank"title="百度百科-口不应心">百度百科-口不应心
参考资料来源:/baike.baidu.com/item/%E8%A1%A8%E9%87%8C%E5%A6%82%E4%B8%80/1880029?fr=aladdin"target="_blank"title="百度百科-表里如一">百度百科-表里如一
口是心非什么意思?
口是心非,意思是嘴里说得很好,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。指心口不一致。
【出自】《抱朴子·微旨》:“口是心非,背向异辞。”
心口不一,转身就又换了一套说辞
【示例】:俺哥哥原来是口是心非,不是好人了也。
【语法】:联合式;作定语、宾语;含贬义
【近义词】言不由衷、口不应心、阳奉阴违、口蜜腹剑、心口不一、言行相诡、叶公好龙、两面三刀、笑里藏刀
【反义词】心口合一、表里如一、言为心声、馨香祷祝、直抒己见、心口如一、赤胆忠心、言行一致
扩展资料
口是心非近义词:
口不应心
【解释】:应:符合。心口不一致。
【出自】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八:“官人,你昨夜恁般说了,却又口不应心,做下那事!”
【示例】他这个人很不实在,经常口不应心。
【语法】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
口是心非反义词
表里如一
【解释】:表:外表;里:内心。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。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。
【出自】: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附会》:“首尾周密,表里一体。”
开头和结尾周密严谨,表面和内在完全一致
【示例】:我言行一致,表里如一。
【语法】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言行与思想一致
参考资料来源:/baike.baidu.com/item/%E5%8F%A3%E6%98%AF%E5%BF%83%E9%9D%9E/4915"target="_blank"title="百度百科-口是心非">百度百科-口是心非
参考资料来源:/baike.baidu.com/item/%E5%8F%A3%E4%B8%8D%E5%BA%94%E5%BF%83/4648756?fr=aladdin"target="_blank"title="百度百科-口不应心">百度百科-口不应心
参考资料来源:/baike.baidu.com/item/%E8%A1%A8%E9%87%8C%E5%A6%82%E4%B8%80/1880029?fr=aladdin"target="_blank"title="百度百科-表里如一">百度百科-表里如一
口是心非是什么意思
口是心非,意思是嘴里说得很好,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。指心口不一致。
【出自】《抱朴子·微旨》:“口是心非,背向异辞。”
心口不一,转身就又换了一套说辞
【示例】:俺哥哥原来是口是心非,不是好人了也。
【语法】:联合式;作定语、宾语;含贬义
【近义词】言不由衷、口不应心、阳奉阴违、口蜜腹剑、心口不一、言行相诡、叶公好龙、两面三刀、笑里藏刀
【反义词】心口合一、表里如一、言为心声、馨香祷祝、直抒己见、心口如一、赤胆忠心、言行一致
扩展资料
口是心非近义词:
口不应心
【解释】:应:符合。心口不一致。
【出自】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八:“官人,你昨夜恁般说了,却又口不应心,做下那事!”
【示例】他这个人很不实在,经常口不应心。
【语法】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
口是心非反义词
表里如一
【解释】:表:外表;里:内心。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。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。
【出自】: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附会》:“首尾周密,表里一体。”
开头和结尾周密严谨,表面和内在完全一致
【示例】:我言行一致,表里如一。
【语法】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言行与思想一致
参考资料来源:/baike.baidu.com/item/%E5%8F%A3%E6%98%AF%E5%BF%83%E9%9D%9E/4915"target="_blank"title="百度百科-口是心非">百度百科-口是心非
参考资料来源:/baike.baidu.com/item/%E5%8F%A3%E4%B8%8D%E5%BA%94%E5%BF%83/4648756?fr=aladdin"target="_blank"title="百度百科-口不应心">百度百科-口不应心
参考资料来源:/baike.baidu.com/item/%E8%A1%A8%E9%87%8C%E5%A6%82%E4%B8%80/1880029?fr=aladdin"target="_blank"title="百度百科-表里如一">百度百科-表里如一
口是心非是什么意思 口是心非的含义
1、口是心非含义: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完全不同。指心与口不相一致。[近]阳奉阴违。[反]表里如一|心口如一。
2、拼音: [kǒu shì xīn fēi]
3、出处: 汉·桓谭《新论·辨惑》:“如非其人,口是而心非者,虽寸断支解,而道犹不出也。”《抱朴子·微旨》:“口是心非,背向异辞。”
口是心非的意思
口是心非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是kǒu shì xīn fēi,意思是指口所言说的与心中所思想的不一致,日常生活中多用作贬义。
出处:葛洪东晋《抱朴子·微旨》:“口是心非,背向异辞。”
译文:度嘴巴说的与心中所思想的不一致,背向不同的说法。
典故:俺哥哥原来是口是心非,不是好人了也。 出自《水浒全传》第七十三回。
扩展资料:
口是心非近义词:
阳奉阴违,汉语成语,拼音是yáng fèng yīn wéi,意思是指玩弄两面派手法,表面上遵从,暗地里违背(当众同意背后反对)。
出自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四十七回:亦曾当面劝过他,无如卜知府阳奉阴违,也就奈何他不得。
译文:也曾经当面劝过他,做不到像卜知府那样阳奉阴违,也就拿他没有办法。
口是心非反义词:
表里如一,汉语成语,拼音是biǎo lǐ rú yī。表:外表;里:指内心。
意思是指表面和内心都一样,形容言行和品质完全一致。
出自《朱子全书·论语》:“行之以忠知者,是事事要着实,故某集注云:‘以忠,则表里如一。’”
译文:以忠义为原则处事的人,做事事事要结果,因此某集批注说表面和内心都道一样,是忠义。
典故:朱子(1130-1200年)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、新儒家朱熹,雅号朱文公,字元晦。其思想学说从去世不久,宋朝理宗开始成为中国的官学,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东南亚,而且还远播欧美,被称为欧洲良心的德国康德学问即来自朱子。
他对于经学、史学、文学、佛学、道教,音乐以及自然科学,都有涉及并有著述,著作收集在《朱子语录》,康熙皇帝亲自为《朱子全书》作序。其一生为学:穷理及致其知,反躬以践其实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office-decoration.com/article/104.html